2005年5月26日
《教育部通報》第19期
今天,我們在云南召開中西部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現場會。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交流總結近年來農村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的有益經驗,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進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事業的發展,解決好農村地區貧困家庭學生的學習生活困難問題,為中西部農村地區“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提供重要的支持作用。
云南省委、省政府對教育事業高度重視。多年來,在云南省教育事業得到很大發展的同時,在省委、省政府及地州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下,云南廣大邊境和少數民族地區的農村中小學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堅持開展勤工儉學,創造了不少好經驗,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這次會議之后,同志們還要到楚雄州參觀學習,這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楚雄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把勤工儉學作為發展農村教育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通過大力發展以校園經濟為主的勤工儉學,促進了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中小學辦學條件的改善,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教師待遇的提高,都通過勤工儉學得到了實實在在的支持。我們召開這次會議,就是要大力推廣楚雄等地開展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的經驗,進一步推進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定不移地把農村教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當前,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十六屆四中全會又進一步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略舉措。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沒有城鄉的統籌和諧發展,就沒有社會的整體和諧發展。農村教育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加強農村教育,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是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將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豐富的人力資源優勢的重要途徑,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必須加快農村教育發展,縮小城鄉教育差距,促進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的協調發展。
胡錦濤同志最近提出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重要論斷,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正確處理工農關系、城鄉關系的重要指導思想,也是推進農村教育發展要遵循的重要方針,為我們從根本上改變農村教育面貌提供了新的歷史機遇。當前,農村教育正處在一個關鍵而重要的時期,面臨著更加繁重的任務,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統籌城鄉發展,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高度,切實把農村教育放在農村工作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切實把農村教育放在整個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地位,以更大的信心和決心、更多的精力和財力,推動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這是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促進社會公平、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任務。不僅當前要把農村教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而且在“十一五”計劃期間,還必須把農村教育作為整個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們正在制定《2020年教育發展綱要》,籌劃未來15年中國教育的發展,在這個綱要中我們還要繼續把農村教育作為整個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即使到2020年,我們實現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也依然要把農村教育作為教育發展的戰略重點。
大力發展農村教育,特別是重點加強農村義務教育,是新一屆政府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2003年國務院召開了全國農村教育工作會議,作出了新增教育經費主要用于農村的重大決策。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再次強調“切實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重點加強農村義務教育?!?/P>
在各級政府以及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幾年來,我國的農村教育特別是農村義務教育面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通過建立農村義務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和轉移支付制度,加大了縣級政府對教育事權、人權、財權的統籌管理力度,基本上做到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主要由各級政府承擔,對財力困難縣通過上級轉移支付進行解決。為扶持農村地區義務教育的發展,中央投入大量專項資金用于實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工程”、“國家西部地區‘兩基’攻堅計劃”、“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兩免一補”等重大項目。這些專項資金有力地支持了中西部特別是西部地區的農村義務教育,長期困擾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一些突出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制約農村教育發展的困難和矛盾依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現在:農村教育基礎薄弱,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農民子女受教育程度相對于城市而言偏低,城鄉之間教育事業的發展存在著差距拉大的問題。這種狀況如果不能得到盡快扭轉,不僅會制約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也會嚴重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影響整個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我們還要看到,盡管國家對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了大量資金,但要在2007年完成西部地區“兩基”攻堅的任務仍然非常艱巨,農村中小學信息化的進程也是任重而道遠。此外,由于家庭貧困的影響,在邊遠貧困地區的農村學生往往上不了學或者中途輟學,即使到2007年實現“兩免一補”的目標,也不能完全解決問題。要真正把農村教育搞上去,我們要有堅決的措施、創新的思路,進行加倍的努力。
二、緊密結合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的發展,大力抓好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
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優良傳統和特色之一,是廣大的中小學教職工在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在經濟還比較落后的情況下,依靠自力更生改善辦學條件的一條成功之路,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特征,符合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客觀要求,為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近些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中小學勤工儉學所面臨的時代背景和內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對勤工儉學工作帶來了一些新的影響。面對形勢的變化,有的人認為,學校開展勤工儉學過時了,教育部門沒有必要再抓勤工儉學工作了,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隨著形勢的變化,我們要調整對勤工儉學的認識,勤工儉學的方向、思路、措施也要與時俱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既要充分肯定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的歷史作用,認真總結其有益經驗,又要深刻認識在新的形勢下勤工儉學對農村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必須看到,在我國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情況下,在農村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仍然是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而必須采取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內在要求,是當前在教育經費短缺的情況下支持農村學校發展的有效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全面闡述了黨的教育方針,與過去對教育方針的表述是一脈相承的,但也有兩個新的提法,一個是提出了為人民服務,另一個是提出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把這兩點加進去,我們對教育方針的認識就更全面了。
去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堅持知與行相統一的原則,既要重視課堂教育,更要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注重自覺實踐、自主參與,引導未成年人在學習道德知識的同時,自覺遵守道德規范?!币ε嘤闯赡耆说膭趧佑^念和創新意識。勤工儉學是一種有組織的集體勞動,是增強學生勞動觀念、動手能力的有效方式。加強對青少年的素質教育,做到德智體美,德育為先,必須加強學生勞動觀念、勞動意識、勤儉品德和艱苦奮斗精神的培養,不僅要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而且還要培養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如果從小就不參加勞動,不接觸實際,怎么能夠有勞動意識和對勞動人民的感情?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毫不含糊地加以解決。所以,我們要從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設者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勤工儉學對一代新人的重要意義。
黨的教育方針明確提出,教育要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了人。勞動同樣還促進人的發展。勤工儉學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方面具有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孩子們從小就應該接受一定的勞動教育。由于很多客觀因素的影響,現在我們的學生,最缺乏的是勞動的鍛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不足,與社會實踐的距離較遠,對勞動光榮和勞動神圣很少有切身的體會。不僅城市學生如此,農村學生也同樣存在這個問題。勞動神圣,勞動光榮,加強對廣大中小學生的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對勤工儉學也有一些不同意見,怕耽誤孩子們的學習。實際上,如果正確處理好學習與勞動之間的關系,勤工儉學不僅不會耽誤孩子們讀書成長,而且是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促進其全面發展的一個很好的途徑,開展多種形式的勤工儉學活動,讓孩子們多接觸一些實踐,多參加一些勞動,對孩子們不僅是一種很好的鍛煉,而且還可以學習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體驗到教室里學不到的經驗。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進一步強化勤工儉學服務素質教育的意識,充分發揮其育人功能?,F在孩子們參加勞動的機會很少,條件也不足。我們把勤工儉學堅持下去,要利用現有資源,通過勤工儉學,努力為中小學生參加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提供場所或基地,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創造條件。
2.以服務于農村“普九”大業、服務于農村孩子的健康成長為著眼點,發展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
農村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的主要目的,是為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服務,為學生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服務,為“普九”和“普九”后的鞏固提高服務。那種大規模的辦產業的勤工儉學不是我們提倡的方向,要更多地把服務于農村推進和鞏固“普九”、打贏“兩基”攻堅戰,服務于農村孩子的健康成長,作為我們的著眼點。
當前,推進西部地區“兩基”攻堅,是本屆政府在教育工作方面的一項重點任務。隨著“兩基”攻堅的推進,將有更多的農村孩子進入學校。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西部地區教育事業發展欠帳太多,盡管國家不斷加大投入力度,但這還是遠遠不夠的,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內,經費緊缺仍是困擾西部農村教育的主要矛盾。同時,由于西部地區人民群眾的貧困面很大,貧困程度很深,缺乏基本的教育支付能力,適齡少年兒童就學首先面臨的就是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問題。孩子即使上學了,往往由于貧困而中途輟學?,F在我們在“兩基”攻堅中正在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工程,在不遠的將來,廣大西部農村地區還將出現一大批寄宿制學校,寄宿學生能否把住宿就學開支降下來,能否保證孩子們在進了學校之后有足夠營養的伙食,能否切實有效地降低輟學人數,這是直接關系到2007年能否完成西部“兩基”攻堅任務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少年兒童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這個問題解決不好,直接影響到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因此是不能拖延和等待的,我們教育部門和學校要承擔起這個任務。怎么解決?大力開展勤工儉學就是一種有效的辦法。通過養豬種菜,辦好食堂,降低學生就學成本,減輕家庭負擔,使孩子們能夠在學校里吃上一點肉、吃上一些雞蛋、多吃到一些蔬菜和豆腐,改善一點生活,改善營養,解決好生活困難問題,在校園中健康成長。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盡我們的力量,帶著深厚的感情努力解決好這些問題。
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教育部門抓勤工儉學工作,要把工作重點放到那些更加困難的農村地區和學校,在工作的著眼點上更加突出幫助貧困家庭學生解決生活困難,讓他們吃得好一些,住得好一些,支持“兩基”攻堅和鞏固提高。要組織和幫助農村中小學廣泛開展勤工儉學,實實在在地降低學生開支、解決學生生活困難,讓學生安心學習、健康成長,實實在在地保證學校運轉、改善辦學條件,實實在在地為農民帶來實惠。楚雄的經驗充分說明了這一點。在楚雄這樣一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農村貧困面大,教育投入緊缺,長期以來,全州農村中小學的勤工儉學從“養豬、種菜、辦食堂”發展到“建好一片基地、辦好一個食堂、資助一批困難學生”,有效地幫助和支持了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有的學校通過開展勤工儉學,每年增加收入一、兩萬塊錢,數目雖然不大,但確實能幫助學校解決很多實際問題。一些地處深山的學校通過開展勤工儉學,不僅解決了部分貧困學生的生活問題,而且還讓學生們吃上肉。孩子們在學校里吃飽吃好,依戀學校,舍不得離開學校,這就是勤工儉學對“普九”做出的特殊貢獻。
發展是硬道理,只要勤工儉學有利于解決學生的生活困難,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有利于推進“普九”工作,就應該花大力氣、理直氣壯地抓好。只要把勤工儉學緊緊扣住為教育服務的主旋律,造福于億萬學生,造福于千家萬戶,使大家有目共睹,有口皆碑,就能得到廣大農村干部、農民和農村學生的普遍歡迎,這樣才能使勤工儉學事業長盛不衰、深入人心,勤工儉學工作的意義才能更大,對教育的貢獻才能更突出,對農村、農民和農業的服務才能更顯著。這是農村學校尤其是中西部地區農村學校勤工儉學的生命力所在。
3.堅持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開展勤工儉學活動。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歷史、自然、經濟和文化大不相同,即使是縣、鄉之間的情況也可能各不相同。因此,農村學校開展勤工儉學,必須堅持從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從目前情況看,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應以發展多種形式的種植、養殖和農副業的校園和基地經濟為主。中西部地區農村學校經費緊缺,農民群眾生活困難。在這樣的條件下,一定要認認真真分析縣情、鄉情,審視自身能力,因地制宜地開展勤工儉學。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應突出農村特色。與城市學校相比,農村學校校園有較多可供種、養的條件和空間,特別是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以后,不少學校校園、校舍閑置,如何運用好這些閑置資源開展勤工儉學,大有文章可做。農村中小學可以結合當地經濟特點,積極發展養豬、養魚、種菜、培育苗木等種養殖業,對內可以補充師生生活不足,對外可獲得一定經濟效益,這樣投入少、宜操作、見效快,能使農村學校的特色得到發揮。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還可以在農忙時節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農業生產勞動。此外,學校還要充分利用勤工儉學基地,引導周圍農民學習農業科技知識,推廣農村實用技術。
楚雄州農村學校開展勤工儉學的成功實踐,就是緊密結合本校本地實際,因地制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宜商則商。全州農村學校唱的是“農”字訣,念的是“山”字經,做的是“土”文章。他們的勤工儉學因為條件限制,都是從小開始,即從小菜園、小果園、小豬廄、小苗圃、小魚塘、小食堂開始,先做到種好菜、養好豬、栽好樹、辦好食堂,不因小而不為,不貪大求全。少數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生產規模大一點,科技含量高一點,也必須從小開始,逐步發展壯大。如果不切實際,貪大求全,好高騖遠,則不會取得好的效果。
4.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勤儉辦好勤工儉學事業。
多年來勤工儉學的實踐和成功經驗表明,學校開展勤工儉學活動,大多是在資金、技術、人才缺乏的艱苦條件中,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壯大起來的。那些能夠長期堅持開展勤工儉學,而且道路越走越寬廣,事業越來越興旺的地方和學校,其成績無一不是依靠廣大師生員工始終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自力更生精神,不等不靠,苦干實干而創造出來的。走進楚雄任何一所勤工儉學開展得好的學校,都可以看到,學校的校長、教師,大都一身土、一身泥。談起勤工儉學,談起當地氣候、土壤,談起種植、養殖,他們都了如指掌,如數家珍。這充分反映出他們對勤工儉學的切身體驗和對農村孩子的深厚感情;更反映出他們身在西部邊遠貧困山區,卻不甘落后,艱苦奮斗,通過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去改變現狀的銳意進取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楚雄州的經驗表明,大力開展勤工儉學活動,就是要靠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在荊棘叢生的土地上,開山引水,挖石填土,養豬種菜,這是符合中國農村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學校實際的勤工儉學路子。人總是要有一點精神的。在過去戰爭年代,我們黨是靠艱苦奮斗贏得了革命的勝利,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我們同樣需要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暗?、靠、要”沒有出路,苦熬不如苦干,苦干才有希望。只有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正視現實,有思變圖強的決心,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就一定會有所作為。
三、加強領導,開創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新局面
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是一項非?;鶎拥墓ぷ?,離不開在第一線的校長和師生員工的努力,同時這項工作也涉及到方方面面,如果沒有地方黨委、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就難以統籌規劃和協調,就難以保證勤工儉學的順利開展并取得顯著成效。因此,必須進一步提高認識,加強領導,面對新形勢,研究新問題,克服各種畏難情緒,以更加嶄新的姿態,支持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事業的發展。
一是要切實加強對勤工儉學工作的領導。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并切實加強對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的領導,把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納入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議事日程,強化教育行政部門對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的領導和服務職能,建立穩定的管理機構和隊伍。建立和完善勤工儉學督導評估體系,根據勤工儉學工作的特點及其服務的目標和要求,充分發揮規劃、協調、指導、服務和監督的職能。要對勤工儉學給予政策扶持,重視和加強勤工儉學基地和場所的建設。我們要帶著深厚的感情抓好這件事,真正抓到實處。
二是要規范管理,引導勤工儉學健康發展。發展需要規范,規范為了更好地發展。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必須強調加強規范管理,才能健康發展。農村中小學開展勤工儉學活動,一定要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勞動技能的培養和精神境界的提高。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勤工儉學和勞動實踐活動要保證安全,必須考慮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開展勤工儉學,要納入學校正常的教學計劃,不得隨意增減時間;嚴禁組織學生參加有毒、有害和危險的生產作業以及超過學生身體承受能力、有礙學生健康成長的勞動。教育行政部門不能對學校勤工儉學活動下指標,不能在勤工儉學過程中亂攤派、亂收費。切實做好學生食堂食品衛生安全工作,確保學生的用餐衛生與安全。
三是要加強輿論宣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這次會上各地將介紹很多很好的經驗,要注意進一步宣傳、鞏固、發展和完善。要向社會廣泛宣傳勤工儉學工作在促進“兩基”攻堅、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宣傳勤工儉學工作所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導向作用,進一步形成支持、鼓勵勤工儉學工作的正確輿論導向和良好社會氛圍。勤工儉學隨著時代的變遷、條件的變化以及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在今天有著新的內涵和意義。我們要從時代發展的要求出發,針對新時期勤工儉學的特點、難點、方法、功能等方面的問題,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和理論研究,促進新時期勤工儉學工作的健康持續發展。
四是要加強協調,營造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的良好環境。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積極主動地爭取地方政府和有關方面對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的支持,在土地劃撥、資金投入、技術引進、減免稅費等方面爭取優惠政策,為勤工儉學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特別是要努力爭取各級政府為學校建設勤工儉學基地劃撥一點土地,沒有生產實踐基地,勤工儉學就難以持久。對沒有生產基地或基地太少的農村學校,要爭取劃撥一定數量的土地。這是勤工儉學可持續發展的必要保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作為一件大事抓好。
同志們,中國特色的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在推進我國農村教育改革和發展中大有作為,并將在實踐中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讓我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振奮精神,堅定信心,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努力開創農村中小學勤工儉學工作新局面,為我國農村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