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辦科教發〔2001〕139號
為適應衛生事業發展需要,提高衛生技術隊伍的素質和水平,推動醫學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按照衛生部、教育部共同頒發的《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精神,在廣泛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我們制定了《中等醫學教育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現印發你們,請遵照執行。
中等醫學教育結構調整是推動21世紀我國醫學教育整體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吨械柔t學教育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結合當前社會、經濟、文化、衛生、教育改革形勢,對中等醫學教育結構調整工作提出了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目標,是中等醫學教育進行規模、布局、結構調整的依據。各級衛生、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中等衛生學校應結合本地區、本單位實際制定實施意見,并及時將有關情況報告衛生部科技教育司和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
中等醫學教育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
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中等醫學教育培養了數以百萬計的中等醫藥衛生技術人員,為解決缺醫少藥問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健康,促進我國衛生工作的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發展,廣大人民群眾對衛生服務需求不斷提高。由于衛生服務與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關,其服務內涵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醫學科技的發展而不斷擴大,對醫學人才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衛生服務體系和衛生服務模式的深刻變革,社區衛生服務的開展使衛生服務范圍和內容有所拓展,中等醫學教育應結合自身特點及時調整專業結構,從以醫學專業人才培養為主轉向醫學相關領域,即護理、醫學技術以及面向社區培養中初級衛生、康復、保健等專業技術人才,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目前,全國有中等醫學教育辦學點2028個,1998年招生數為33.9萬人,占醫學院校年招生總數的60%多,從層次結構看,中專規模過大,與衛生事業發展和衛生人力需求不相適應。從中等醫學教育專業結構看,醫學類專業占中等醫藥衛生專業招生總數的46.2%,且總體規模呈現繼續增長的趨勢,而有效需求量還不到招生量的40%,目前中等醫學人才供大于求的矛盾已經十分突出。
中等醫學教育受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學校布局比較分散,無法體現規模效益。隨著社會經濟和衛生事業改革的不斷深化,調整中等醫學教育結構,以適應經濟和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已經迫在眉睫。
一、調整的目標
按照《中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對我國醫學教育宏觀規劃要求,確定中等醫學教育結構調整的目標是:壓縮規模、調整結構、規范辦學、提高質量,使中等醫藥衛生技術人才培養與衛生事業的發展相適應。
――中專醫學類專業要加快調整步伐,根據農村衛生改革和發展需要,調整人才培養方向,停止為縣鄉醫療衛生機構培養醫學人才,著重培養鄉村醫生,使新進入縣鄉衛生機構的醫生學歷達到??萍耙陨?,新進入村衛生室的人員達到中專及以上學歷。
――護理和技術類專業人才也要適應醫學科技和衛生事業發展的需要,逐步發展大專以上層次的學歷教育,各省、區、市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逐步到位。
二、調整工作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中等醫學教育結構調整應本著有利于提高中等醫學教育質量,有利于提高衛生技術隊伍的整體素質,有利于提高衛生服務水平的指導思想,力求通過調整,建立起規模適宜、結構合理,職前、職后相互銜接,質量、效益較高的中等醫學教育模式。
調整工作要在地方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立足省情,通盤考慮,總體規劃,整體推進;要與中專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和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同步進行。各省級衛生、教育行政部門要按照衛生、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結合區域衛生規劃,共同制定中等醫學教育結構調整實施方案,并組織對各類中等醫學教育資源進行優化組合,形成重點,辦出特色,達到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的目的。
三、調整的措施
1、調整學校布局
改變普通中專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成人中專、自學考試和社會力量辦學等幾種形式自成體系、互相割裂、各自封閉的辦學狀況。在省及直轄市(或地區)范圍內大力推進各類中等醫學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建立與區域衛生規劃相適應,并與教育發展相協調的學校布局和適宜規模。
對各種類型的衛生學??刹捎谩奥摵?、升格、劃轉、撤并”等措施,鼓勵基礎好、條件具備的中等衛生學校通過與高等學校聯合或合并的方式提高辦學層次,或在當地教育資源配置合理的情況下升格為衛生職業技術學院或醫學??茖W校;各行業、部門舉辦的衛生學校應由當地政府統籌規劃,同一地市有2所以上衛生類中等學校的應進行合并;在中等醫學教育資源過剩的地區,對辦學規模小、服務面窄的學??蓪嵭嘘P、停、并、轉。在調整中,應注意將學校布局調整和壓縮辦學規模同步進行。
2、調整專業結構
要按照教育部2000年9月頒布的《中等職業學校專業目錄》設置專業。原專業目錄中的“社區醫學、預防醫學、婦幼衛生、醫學影像診斷、口腔醫學”等醫學類專業已經予以取消。少數地區如確有需求,可按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置管理的原則意見》要求,將其作為特殊專業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在區域衛生規劃的基礎上,制定中專醫學人才需求計劃,與省級教育、計劃等有關部門共同控制中等醫學人才的招生規模,加強管理。中等衛生學校應以護理和衛生技術類專業人才培養為主。專業的設置,應在全?。ㄗ灾螀^、直轄市)范圍內統籌,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進行合理布局,形成重點,辦出特色。
3、專業布點應符合《中等醫學教育主要專業設置標準》要求
嚴格按照衛生部、教育部《關于頒發和實施〈中等醫學教育主要專業設置標準〉的通知》要求,對中等醫藥衛生專業學歷教育各專業點的辦學條件進行認定。專業認定工作應與學校布局結構調整相結合,對不符合專業設置要求,辦學條件達不到標準的專業點應限期整頓或予以停辦。
4、調整衛生成人中等教育
由于獨立設置的成人、職工中專學校在設立時,主要是為解決“文革”期間未經培訓的在職衛生技術人員專業教育問題,隨著衛生人才準入制度的建立,不允許未經培訓人員先上崗,因此應停止以單獨渠道或特殊方式繼續舉辦醫學成人中專學歷教育。成人、職工中專學校的主管部門應對學校的辦學方向及時進行調整,條件好的學??筛臑樾l生人員培訓中心,承擔區域內在職衛生技術人中的繼續教育、轉崗培訓等任務,也可以調整、合并到其它中等職業學校。
5、其他部門和行業舉辦的衛生學校,應納入中等醫學教育的調整范圍之內,統籌規劃,統一調整。
中等醫學教育調整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行政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相互間的溝通協調,統一認識,加強領導,注意調動各級主管部門和學校的積極性,妥善處理好有關事宜,保證調整工作積極穩妥地實施。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