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黨〔2004〕37號
2003年12月23日,地處重慶市開縣高橋鎮小陽村境內的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川東北氣礦羅家16號氣井突發特大井噴事故,富含硫化氫的有毒氣體大量泄漏,離氣井較近的4個鄉鎮的廣大師生和人民群眾面臨重大生命危險,迫切需要緊急疏散轉移?!?2.23井噴”事故發生當晚,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統一指揮下,按照“一個不能丟、一個不能傷、一個不能餓、一個不能病、一個不能亡”的“五個一”要求,災區學校的500多名教師經過艱苦努力和長途跋涉,克服重重困難,精心組織帶領災區內9所中小學的3420名寄宿學生,成功地實現了緊急疏散和安全轉移。
2004年9月4日,重慶市開縣境內小江流域發生特大暴雨,形成開縣歷史上罕見的200年不遇特大洪災。全縣受災人口高達83萬多人,造成60多人遇難,12人下落不明。全縣教育系統受災單位和學校高達168個,受災師生2.l萬多名。其中,被洪水圍困的師生達9479人,直接經濟損失高達7700多萬元。為救出如處孤島的被困學生,學校的老師們竭盡全力,團結奮戰,舍生忘死,歷盡艱險,成功保衛了學生的生命安全。開縣中學、漢豐中學、復興中學等受災學校的被困師生全部安全脫險。
在2003年“12.23井噴”事故和今年“9.4洪災”面前,開縣教育系統廣大教職工,恪盡職守,無私奉獻,不怕犧牲,敢于挺身而出,經受住了生與死的考驗,出色地完成了搶險救災任務,他們的先進事跡集中體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光輝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在當地人民群眾中產生了重大社會反響,贏得了高度贊譽。他們是一個師德高尚、組織紀律嚴明、特別能戰斗的優秀教師群體。
為進一步學習宣傳重慶市開縣搶險救災、保護學生優秀教師群體的先進模范事跡,弘揚新時期人民教師的高尚師德和奉獻精神,教育部黨組決定在全國教育系統開展向重慶市開縣搶險救災、保護學生優秀教師群體學習的活動。各級教育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要認真組織、深入持久地開展學習活動。要把學習活動與學習貫徹《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結合起來,與大力宣傳表彰教育系統先進模范人物、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社會風尚結合起來,與弘揚師德、加強師德教育工作結合起來,與提高教師思想政治業務素質、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結合起來,通過學習活動,激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教育事業,涌現出更多的優秀教師群體和先進模范人物。
教育部黨組號召全國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向重慶市開縣搶險救災、保護學生優秀教師群體學習,學習他們站在時代的前列,踐履篤行,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學習他們愛祖國、愛人民,忠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們關愛學生、臨危不懼、舍生忘死、奮不顧身、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希望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以重慶市開縣搶險救災、保護學生優秀教師群體為榜樣,勤奮工作,積極進取,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為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中共教育部黨組
二○○四年十一月二日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