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理想風帆,展青春風采。5月19、20日,由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市教委、市體育局、團市委、上海交大、復旦大學承辦的名?!皫p峰對決”文體競賽在東方綠舟舉行。接到通知后,上海交大高度重視,分別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機關部處、院系、直屬單位、附屬醫院等各部門通力協作,全校師生凝心聚力,以飽滿的熱情參與到此次競賽中。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按照“巔峰對決”學生文體競賽組委會要求,按照時間節點,有條不紊地進行。
此項賽事,上海交大共有各項目參賽人員500余人,志愿者100余人,工作人員100余人,總計700余人參加。比賽項目涉及才藝表演賽、辯論賽、龍舟賽、自行車拉力賽、小馬拉松賽、鐵人三項賽(自行車拉力賽、小馬拉松賽、激光模擬射擊比賽)等。
弘揚交大精神的嶄新起點
5月15日下午,上海交大在閔行校區菁菁廣場召開交大、復旦學生文體競賽動員大會。校長張杰、校黨委副書記徐飛到場為6支參賽隊伍授旗。
在動員大會上,張杰校長充滿激情地寄語所有參賽選手,希望他們在這個青春的舞臺上放飛夢想、張揚活力、釋放激情,進一步發揚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精神,賽出風格、賽出友誼、賽出水平,讓這場文體競技的盛會,成為弘揚交大精神的新起點。張杰指出,交通大學創辦于1896年,在這跨越三個世紀恢弘的辦學歷程中,有著全體交大人引以為傲的體育和藝術教育傳統。創校伊始,包括李叔同在內的南洋公學師生就開創了普通學校編創學堂樂歌的先河,樂歌課程的設置使交大成為中國近現代音樂教育的先驅。1919年開始,合唱隊、管樂隊、話劇社等一系列文藝社團的陸續成立,使現代大學的藝術教育在交大發端。1898年,南洋公學舉行首屆運動會,成為我國體育會史上最早的運動會;1900年建立學校最早的足球隊、技擊部、棒球隊,當年都曾在上海、中國乃至遠東有著極高的聲望。孫中山先生還曾為交大體育題詞“強國強種”。張杰指出,校園有了文化就有了深厚的文明底蘊,有了藝術就有了靈動的精神升華,有了體育運動就有了“追求卓越,永不氣餒”的勇氣和品格。凝聚的感恩、責任、激情、夢想的百年交大,在沖擊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將以更執著的努力推進大學文化建設以及大學生素質教育等各項工作,為構建和諧社會、提升社會文明做出更大貢獻!
揮舞的旗幟激蕩著青年學子的心,昂揚的斗志瞬間傳遞給了每一位參賽隊員。大家紛紛表示,將以校領導的激勵為動力,全力以赴,頑強拼搏,勇往直前,為榮譽和友誼而戰,爭創佳績。
推動高校體藝改革的有效載體
2007年,中共中央發布了7號文件——《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實行全國陽光體育運動。今年是中央7號文件頒布5周年。
在此大背景下,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決定從2012年起,在北京、上海、天津分別舉行名?!皫p峰對決”學生文體對抗賽,首站定在上海,在上海交大、復旦大學之間展開。
事實上,名校之間的文體競賽活動由來已久,享譽全球的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它們之間舉辦的賽艇對抗賽已舉辦了158屆;國內名校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從1999年開始,在北京昆玉河舉行賽艇對抗賽,舉辦了十屆。如今,賽事在中國幾所名校間開展,體現了名校間的交流,更是對體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上海交大黨委副書記徐飛說,“巔峰對決”文體競賽活動,這是一場智力、體力、魅力的比拼,這是一場風采、風范、風骨的展示,這是一場校際間的交鋒、交流和交融。它將展現高校學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豐富多彩的文體生活,推進高校體育、藝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是促進大學生德智體美和諧成長的重要舉措。上海交大把此項活動作為國際大學生文化藝術節“大學氣象”中的重頭活動來推進,全校師生將以飽滿的熱情,積極投入到備戰中。
協同作戰團隊精神的集中展示
為保障各項準備工作的有序開展,上海交大成立了由張杰校長任組長,由徐飛副書記擔任副組長,黨辦、校辦、黨委宣傳部、體育系、藝術教育中心、學指委、團委、后保處、保衛處等負責人擔任組員的領導小組。成立了校黨委副書記徐飛、醫學院黨委副書記夏小和為領隊的工作組。領導小組和工作小組多次召開會議,了解工作進展,協調各個部門,解決實際問題,形成工作合力,不斷推進各項賽事準備工作。
在比賽訓練方面,體育競技有龍舟、小馬拉松、自行車和小鐵人三項4個項目。上海交大運動員的招募和選拔都是按照“巔峰對決”文體競賽組委會的要求來進行。運動員的招募工作從今年4月初啟動,報名對象均來自于普通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包括體育特招生。學校在發了招募通知后,同學們的熱情很高,自發前來報名。學校組委會又根據不同項目對身體素質的要求,從中選出約300名運動員參賽。這些運動員,都是沒有經過專業體育訓練的業余愛好者,由于平時要上課、做實驗、寫論文,因此只能忙里偷閑,一點一滴的積累和訓練。他們很高興能夠有機會和復旦的同學們一起展示風采、交流溝通、共譜友誼。
為使各項賽事順利進行,上海交大配合團市委,精心選拔100名志愿者參與賽事服務。據介紹,100名志愿者中,有不少志愿者有世博服務經驗,做過“小白菜”“小藍莓”。他們表示,“從世博園到東方綠舟,變換的是場所、地點,阻擋不住的是志愿服務的熱情和交大學子的志愿精神?!彪娮有畔⑴c電氣工程學院徐迅同學,曾數次發短信、打電話給負責老師,主動“請纓”,要求擔任志愿者。目前,100名志愿者即將進行宣誓和崗位培訓。
文藝匯演準備工作在交大藝術團隊中緊鑼密鼓地進行。上海交大交響樂團連續幾周加緊排練,他們將用音樂展現交大學子的精神狀態。剛從“中華號角——2012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管樂藝術節暨中華杯全國第六屆非職業優秀(交響)管樂團展演”獲得金獎凱旋的交響管樂團也將為師生們精彩獻演。交大合唱團剛從歐洲交流考察回國,同學們放棄了休息和調整的時間,即馬不停蹄地開始了常規訓練。
上海交大還承擔了開營儀式的策劃、準備工作。為了營造和諧、融洽、歡樂的活動氛圍,開營儀式的方案也是幾易其稿,為了應對雨水天氣,還準備了應對預案。目前,開營儀式的準備工作也在有序進行。辯論隊的辯手們也正在積極準備辯論稿和模擬演練。
體藝成果和文化的傳承接力
交通大學創辦于1896年,初名南洋公學。在這跨越三個世紀恢弘的辦學歷程中,有著全體交大人引以為傲的體育和藝術教育傳統。
從1897年,南洋公學師范院總教習張煥綸、師范院學生張惕銘、姚立人、沈心工共同撰寫師范院院歌《警醒歌》,激勵師范生立志報國;到沈心工(1897年入南洋公學師范班)和李叔同( 1901年秋入南洋公學特班)開創普通學校編創學堂樂歌和設樂歌課之先河,成為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音樂教育的先驅;從孫中山先生特意為交大體育書寫“強國強種”的題詞,到1898年,南洋公學舉行首屆運動會,提出“強國強身、崇尚文化、注重體育、健康向上”體育思想,成為我國體育會史上最早的運動會。
學校從1900年始建立學校最早的足球隊、技擊部、棒球隊以及1919年的合唱隊、管樂隊、話劇社和等一系列文體社團;到如今精心打磨的“大學生交響樂團”、“學生合唱團”、“乒乓球隊”、“游泳隊”“、”籃球隊“等大學生文體組織多次在世界、國家比賽中拔得頭籌、獲得殊榮,成為學校乃至上海市文體名片。
116年來,上海交通大學文體領域成績斐然,成果卓著。誕生了以著名文化大師李叔同、著名畫家朱屺瞻、音樂教育家沈心工、表演藝術家盧燕、著名翻譯家傅雷、新聞記者政論家鄒韜奮為代表的一批文化名家;培養了交大參加奧運第一人申國權,游泳世界冠軍樂靖宜、蔣丞稷,羽毛球世界冠軍張軍、黃楠雁,乒乓球世界冠軍曹燕華、劉國梁、丁松等體育明星,他們的成長歷程、人生感悟、對于事業的執著與堅韌帶動影響了一代代青年學子。這點點滴滴都凝聚著交大人對于體育和藝術的無限熱愛和追求。
一直以來,上海交通大學致力于開展并推進體育和藝術教育工作,特別是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精神,進一步將”體育與藝術教育“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將其作為大學實現”文化傳承與創新“功能的一個重要手段和途徑。
學校以崇尚文體、追求卓越、陶冶情操、提高修養為主旨,以豐富多樣的文體形式開展工作,并將其滲透進學校中心工作,潛移默化浸潤全校師生。該項工作已經成為上海交通大學重要文化標簽,凝聚、服務和教育了數十萬青年學生,引領其樹立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培育共同價值追求,形成交大人精神內核。
學校成立國家級的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大學生藝術教育委員會,在全國高校中率先制定《大學文化規劃及行動方案》,精心組織,創新手段,打造交大特色的文化藝術品牌,學生交響管樂團先后獲得荷蘭第十四屆國際音樂節一等獎,瑞士因特拉肯”少女峰“國際音樂節管樂比賽金獎,取得我國在國際交響管樂項目比賽中零的突破;引進英國國家芭蕾舞團、國家京劇院等一批國際、國家級頂尖藝術院團、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特等獎劇目等精品劇目,極大地豐富和提升了師生的文化品位; 積極推廣原創,將”欣賞什么“與”創造什么“有機結合,每年培育師生原創性演出近十場,吸引觀眾年逾4萬;誕生了”中國校園戲劇最高獎——原創相聲劇《交大這些事》“、紀念杰出校友、人民科學家錢學森原創音樂話劇《傳承》、原創電影《我的太陽》、《逆轉流星》等各類學生原創文藝作品,不斷啟迪、激發了大學生理性創造思維和人文情懷;借今年校慶之機,舉辦學校首屆國際大學生文化藝術節,歷時半年,共分五大篇章,通過近百場文化活動,涵養文脈,凝鑄文化,激發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與文化自強。
學校著眼于大學生增強體質、鍛煉體魄、磨礪體志上下功夫、做文章,將體育作為學校培養創新人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全覆蓋、分類別、全過程的多元化體育課程結構;扶持50余個學生體育社團,每年開展近百項校園體育活動,全面構筑學生體育健身網絡,打造陽光體育運動品牌,積極參加上海市陽光體育大聯賽,獲24項一等獎,以總分第一的成績連續兩年獲”東麗杯“上海國際馬拉松賽高校團體一等獎,第二屆全國陽光乒乓球比賽獲一等獎;牽頭全國20多所百年高校編寫《百年名校校園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深入挖掘體育健身、娛樂、教育、激勵功能,積極培育大學生競爭意識、創新精神和自信心。學校3次獲得”全國群眾體育先進集體“和”全國普通高校課程評估優秀學?!?;連續4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上榮獲全國高?!毙iL杯“。
此外,學校投入建設”錢學森圖書館“、”程及美術館“、”董浩云航運博物館“、”李政道圖書館“、”文博大樓“、”光明體育場“、”新體育館“、”致遠游泳館“、”滄源文體一條街“等文化體育設施,在服務學校師生的同時向社會開放,極大地豐富和滿足了社會公眾的文化體育生活,顯著增強了文體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同時,積極與全球30余所高校開展各類國際文體交流活動,向海外各界人士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昂揚的體育精神和中國人民和平的心聲,取得巨大成功。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