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啟動28個點的方言調查保護工作。目前湖南已有80個規劃調查點,是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設立規劃調查點最多的省份。為做好2017年的工作,在總結前期調查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湖南省堅持從管理、技術、協作、創新、宣傳等層面促進語保工程的實施。
一、加強組織管理,完善工作機制。我省成立湖南省語言資源保護工作領導小組,由省教育廳副廳長、省語委副主任王玉清擔任組長,省教育廳教師處副處長、省語委辦副主任王俊良、省語言文字培訓測試中心主任馮傳書擔任副組長,主要負責領導和統籌全省語言資源保護工作,制定工作規劃,落實配套經費,組建核心專家和調查團隊,對調查工作進行統籌管理。我省還成立湖南省語言資源保護中心,設在省語言文字培訓測試中心,提供相應的工作經費,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和辦公設施。經過努力,我省語保工作形成了領導小組、省語保中心、核心專家組、調查點專家、攝錄團隊、調查點語言文字工作部門等分工負責、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
二、強化指導協調,多維管控質量。我省從三個維度強化技術指導。一是專家層面實行核心專家負責制,每個核心專家對口指導5—6個調查團隊。二是調查團隊實行“老帶新、強帶弱”的結對分組制。分組事先考慮新老配比和調查路線遠近,由2016年參與過調查的“老”隊員搭配沒有參與調查的“新”隊員,將他們分在一條路線上結隊調查,保證工作質量。三是攝錄團隊實行“技術統籌制”,設一名核心專家對攝錄技術進行統籌指導。我省單獨設立攝錄團隊,每個攝錄團隊負責4個點的攝錄工作,攝錄團隊在組隊時實行的是遠近搭配和路線大體一致的做法,以免人員和設備的反復奔波。
三、精細分工協作,提升工作效能。對調查團隊和攝錄團隊的人員進行明確分工,在具體合作時形成有效的工作模式:一是連續攝錄模式。調查團隊2—3人,攝錄團隊3人,各司其職,不間斷地進行常規攝錄,攝錄內容有所交叉以便發音人休息、調整。二是分量輪流攝錄模式。攝錄團隊3人分別負責攝像、錄音、剪輯。一人負責將攝錄內容分量作為一個攝錄單元,一人對已分好的攝錄單元進行攝錄,一人在攝錄單元中負責打板、記錄、剪輯,若發現攝錄過程中有不合標準的,當場更改補錄。攝錄完畢,與調查團隊交接內容并及時進行素材雙備份。調查團隊配備1—2人負責場記,同步審聽記錄,標記有疑問的條目,再交由調查團隊負責人審核。整個過程有條不紊,發現任何問題都能及時溝通,共同解決,實現精細分工、輪流制作,大大提升了工作效能。
四、促進多方融合,探索創新機制。我省在2017年項目調查啟動會上,著重安排調查團隊、攝錄團隊、地方語委負責人進行三方對接,對語保工程的工作性質、工作意義、工作內容進行全方位介紹,確保攝錄團隊初步了解調查內容和具體規范,調查團隊初步了解技術參數和攝錄指標,地方語委負責人初步了解自身如何支持、配合展開調查。
在具體工作中,做到三個“有”:方案有預備、困難有辦法、過程有創新。遴選發音人階段就調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狀況做預備方案。選取攝錄場地階段,有的調查點在全縣范圍內的場地都難以達到要求,就可以將發音人帶到相鄰縣市借場地進行攝錄。紙筆調查階段調查團隊實行“試攝錄”,以培養發音人的鏡頭感,有意識地訓練發音人。正式拍攝階段,將發音內容用更加直觀的圖片或者實物進行展示。
五、加強輿論宣傳,擴大社會影響。一是前期遴選造聲勢。如我省瀏陽市、祁東教育局針對方言發音人的遴選,成立了由教育局、語委、街道辦事處等多方參與的工作組,采取發布海報、報紙招聘、熟人推薦等多途徑、多渠道遴選人員。二是后期宣傳擴影響。不少調查點所在地政府都組織當地媒體進行廣泛的宣傳報導,擴大語保工作的社會影響,如湖南教育電視臺及桂東、桃江、祈東、益陽、岳陽、武岡等多家媒體和電視臺對不少調查點的語保工作進行廣泛宣傳和報道。祈東的方言調查更是得到紅網祈東新聞、新湖南、湖南日報、衡陽電視臺新聞聯播等各大媒體的宣傳與報道。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