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書記、社長 張文斌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主流輿論新格局,鞏固壯大奮進新時代的主流思想輿論。這一重大論斷和戰略部署,既為加強和改進教育新聞輿論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時也為新形勢下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建設一流新型教育主流媒體提供了遵循。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塑造教育主流輿論新格局,加強黨的領導確保正確方向是靈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內容供給側改革是根本,緊跟時代積極用好融媒體新技術是支撐,健全適應媒體變局的運行管理機制和建設人才隊伍是保障。
一、堅守一個靈魂:加強黨對教育新聞輿論工作的全面領導,確保正確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牢牢掌握黨對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確保正確政治方向,是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關鍵,也是推進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的靈魂。加強和改善黨對新聞輿論工作的領導,要牢牢堅持黨管媒體原則不動搖,強化黨委的政治責任和領導責任,自覺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的重要論述指導教育新聞輿論工作實踐,增強黨性意識,站穩政治立場,把政治家辦報、辦刊、辦網、辦新媒體的原則落實到輿情研判、選題策劃、采寫組稿、編輯排版、傳播推廣等全過程全環節,確保黨媒姓黨?!帮L起于青萍之末”,加強對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分析研判,把準時代發展脈搏,緊盯社會思潮動態,敏銳發現和妥善處理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確保輿論導向正確。要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意識形態陣地管理辦法,確保意識形態陣地安全。
二、抓住一個根本:加大內容供給側改革力度,助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一切脫離人民的理論都是蒼白無力的,一切不為人民造福的理論都是沒有生命力的”。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進內容供給側改革是根本。一是貼近群眾,提升媒體吸引力感染力。以師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及時準確宣傳闡釋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有效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入腦入心。圍繞黨的二十大對教育工作的重要部署,做活做透教育新謀劃新政策新舉措的宣傳報道。緊扣黨中央關注、群眾關心、社會關切的教育熱點難點焦點,深入田間地頭捕捉新聞“活魚”,走進校園課堂挖掘典型經驗,圍繞師生身邊講好教育故事,讓教育好聲音打動人心。二是協同高效,提升媒體生產傳播效能。近年來,報刊社全力構建全介質、全渠道、全天候的深度融合傳播體系,形成了由兩報四刊三網兩端及社會化平臺號構成的全媒體矩陣。在此基礎上,要研究各類媒體形式的特點和規律,綜合運用文字、圖片、視頻、音頻、H5等全媒體傳播介質,進一步轉變生產方式,將介質、手段、渠道優勢轉化為內容優勢,將內容優勢轉化為傳播優勢,讓更多思想深刻、見解獨到、能為教育系統用戶提供獨特價值的優質內容噴薄而出,廣泛傳播。三是優化布局,拓展內容供給格局。進一步明確報刊社所屬各媒體定位,既要消除媒體平臺之間的壁壘,融通融匯融合,又要各展所長、各具特色,面對教育領域不同學段、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的需求,積極拓展全媒體服務功能,形成新聞宣傳、智庫產品和專業服務三足鼎立的立體差異化內容供給格局。
三、建強一個支撐:探索利用好媒體融合技術,助力形成良好網絡輿論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緊跟時代步伐,順應實踐發展,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在教育領域,面對年輕一代的網絡原住民,只有以科學的態度擁抱新技術、把握新趨勢,才能牢牢掌握輿論陣地,做大做強主流教育新聞宣傳,為教育高質量發展和人才培養營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生態。要主動吸收利用最新技術成果,以智能化為重點提升媒體“四力”。探索AI語音、虛擬主播、元宇宙等在教育新聞宣傳領域的應用,增強媒體的體驗性、互動性、吸引力。要自覺融入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以數字技術重構媒體角色。按照教育部黨組要求,進一步建設好“樹人課堂”,助力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資源擴展和質量提升。同時,以數字化轉型為突破口,激活數據要素價值,系統構建立體多樣、深度融合、數智驅動、勝任未來的現代新聞生產傳播和傳媒智庫業務體系。要主動擔當創新引領,以新發展理念構建開放共享的“行媒云”生態。當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高校也同樣置身于媒體融合大潮,其媒體的安全規范、融合效能面臨重大考驗。報刊社要發揮行業引領作用,將長期積累的媒體融合經驗、渠道、資源轉化成可共享、可復制的平臺、產品和服務,帶動行業用戶共同提高媒體融合水平,協同塑造主流教育輿論新格局。
四、夯實一個保障:堅持問題導向健全運行管理機制和建設人才隊伍,助力教育主流意識形態昂揚奮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增強問題意識,聚焦實踐遇到的新問題、改革發展穩定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等,不斷提出真正解決問題的新理念新思路新辦法。要推進“關鍵基礎”建設。厘清新媒體與紙媒的關系,開辟新媒體發展的獨特路徑、空間,擴大教育主流輿論“版圖”。堅持問題導向,尋找和破解媒體融合中的“堵點”,完善與媒體深度融合相匹配的運行機制,優化業務流程和資源配置,最大化地提高媒體新聞生產力。要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厚植理想信念,牢記使命擔當,努力使每一位教育媒體人都鍛煉成為全媒型、專家型人才。夯實“基層”,突出媒體人的“全能”培養;強健“中層”,向管理要效益;建設梯隊,有目標、有計劃、有實效地培養后備人才;多維發力,完善在職培訓、崗位鍛煉體系和測評考核標準等。要涵養“四態四風”精神文化。良好的文化生態,是建設一流新型教育主流媒體的空氣和水。政治生態要風清氣正,堅定政治方向,堅持公平公正,鼓勵擔當作為;媒體生態要風生水起,堅持浚源涵林,突出機制創新,激發內在活力;人生心態要風光無限,堅定自我認同,培育昂揚斗志,煥發滿腔熱情;事業心態要風雨兼程,堅定初心使命,堅持實干為要,努力追求卓越。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