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下簡稱“北航”)獲得博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單位資格以來,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教育部關于博士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要求,圍繞建設扎根中國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學發展目標,結合北航實際情況,找準改革著力點,破除制約博士生教育發展的機制障礙,試點探索服務國家需求、提高培養質量的博士生教育新機制和新舉措,力求為我國博士生教育綜合改革和內涵式發展提供樣本,為探索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的世界一流博士生教育發展道路做出貢獻。
一、探索“非財政撥款”培養博士生機制
依托北航優勢領域國家重大科研項目,探索“非財政撥款”博士生招生培養與科研項目經費投入的協同機制。通過“非財政撥款”招生計劃招收的工程博士研究生,其培養經費主要由導師所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項目經費支出。導師在確定招收“非財政撥款”博士生后,學校財務部門將凍結該導師的部分課題經費(數額與所招收博士生的助學金和學業獎學金總額相當),并統一按年度發放(發放形式參照常規類型博士生)?!胺秦斦芸睢钡牟┦可鷽]有任何標簽,其助研金仍由導師根據其工作情況由導師按月發放。因目前縱向課題無法列支相當于國家財政撥款的生均經費,這部分費用須由導師的橫向課題支付。
基于現實著眼未來,探索工程博士新布局。為服務未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和重點國防項目的需求,提前進行人才布局,實現可持續的工程技術領軍人才培養,試點實施招收全日制非定向就業的工程博士研究生。對于承擔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導師團隊,試點招收碩博連讀工程博士研究生,在博士培養過程中強化實踐訓練,加強系統能力、綜合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國家儲備面向未來的拔尖創新人才。
二、構建定制化、個性化的博士生培養方案
以直博生培養方案為基準,充分發揮學科特色和優勢,統一規劃碩博連讀、普博等各類型博士生培養,系統規劃課程學習、學術訓練等培養環節。開展課程供給側改革,除公共的學科基礎理論課程外,專業必修課和培養方案完全由學生和導師(組)根據研究(課題)需求和學生個人發展目標共同協商確認,解決課程設置與學生發展需求不一致的問題。在學術研究階段,倡導團隊指導,落實導師責權,尊重博士生科研興趣,激發科研潛能,強化科研育人。鼓勵博士生根據職業目標,通過承擔助教、助研、助管和社會服務等工作,增強職業勝任力和社會責任感,通過加強學科倫理、人文素養等要求和社會實踐必修環節來提升博士生的綜合素質。
三、以研究學分制為牽引,建立多渠道流轉的博士生分流退出機制
加強培養過程質量監控,要求導師每個月在學校研究生教育綜合信息系統中對博士生的研究情況和表現進行綜合打分,系統將自動記錄導師打分并在學期末給出平均分數。要求博士生每學期提交研究進展報告,由導師對報告進行審核,未提交報告或未通過審核者,影響下一學期助研金的發放。通過資格考試、預答辯、答辯等環節明確博士生分流的關鍵環節與臨界條件,加強面向博士生新生的分流機制宣講與契約精神教育,為達到相應要求的轉型者提供申請碩士學位機會。建立學校-學院兩級申訴維權處理機制,依規依據嚴謹實施分流,保護學生合法權益。
四、健全博士生獎助學金評選機制
制定與博士生培養機制改革相適應的、更加完善的獎助學金評選體系。進一步加大學院對獎助工作自主權,體現評審的專業化,讓優秀者受益,促使博士生多元卓越化成長。加強對各類獎學金評審材料的審核和公開,嚴格所有參評材料和參評環節的公開公示流程。通過研究生院網站、校研究生會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對獲獎博士生的先進事跡進行宣傳,形成創先爭優、學學相長的良好氛圍。結合研究生群體特點,舉辦“成才表率”先進事跡巡講、研究生十佳評選等活動,通過典型引路、社會實踐、文化熏陶、弘揚宣傳等方式激發更多的研究生積極投身于服務國家戰略需求、探索國際學術前沿的事業中。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