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法大學認真落實《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精神,在深化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中有重點、有步驟開展相關工作。
一、明確重點環節,推出重點改革舉措
在深化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中,我校確立的基本原則:一是遵循法律碩士培養基本規律;二是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改革經驗;三是體現學校培養特色。同時,圍繞重點環節推出改革舉措。
?。ㄒ唬娀返滦摒B與法學素養相結合。將“立德樹人、德法兼修”作為核心,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法律職業倫理和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為實現這一目標,組織編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系列教材”建設之《法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研究指導叢書》,提出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從中國國情出發,并融通世界先進經驗,將培養學生的品德修養、信念教育與專業素養相結合。
?。ǘ┩七M社會需求與特色培養相結合。關注社會對專業型、復合型人才需求,發揮學校辦學特色,推動法學學科與相關學科交叉融合,實施動態調整機制,培育特色專業方向。與相關領域聯合,在法律碩士(法學)中,設置了教育法務、衛生法務、體育法務、金融法務、財稅法務等專業方向。在法律碩士(非法學)中,形成了法庭科學、司法文明、新聞傳播、資本金融、公證實務等專業方向,設立了國際事務高端法律碩士培養項目。
?。ㄈ┐龠M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為解決教師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應用與法律碩士重能力之間的矛盾,解決法律碩士自主學習能力不足與研究生階段重深度、重應用的矛盾,以實際能力為導向,通過課程建設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是組織示范性教學案例、實務類課程專項建設。自2015開始,投入專項經費170萬元,相繼建設近50個示范性教學案例、15門實務課程。其中:示范性教學案例成果對推進案例教學起到了引導性。與實務部門共建并開設的《審判實務》、《檢察實務》、《律師實務》、《公證實務》、《涉外民商事實務》、《知識產權實務》等實務課程收到實踐教學的良好效果。尤其是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共同開設的《大法官、大檢察官司法前沿講堂》呈現了權威性、前沿性。
二是推進在線學習平臺建設,促進課堂教學向深度轉變。學校投入專項經費40萬元完成了首批15門網絡課程,將各專業基礎知識學習由網絡學習完成,推動課程教學向以問題為中心轉變。
三是完善校內實踐教學體系。通過信息化平臺建設,拓展“國家級法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庭審同步直播系統”、“庭審錄像資源庫”、“司法案例原始卷宗庫”和“司法案例卷宗電子室”功能,為學生觀看庭審直播、案例研討和模擬訓練提供平臺。
?。ㄋ模┘訌妼iT化教師隊伍建設。針對教師在法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不足,經學校綜合改革方案確定,通過轉崗與引進方式,建設一支40人左右的專門化教師隊伍,并制定差別化的考核與職務評聘政策,激勵專門化教師隊伍專門進行法律碩士培養,為法律碩士培養提供專門師資保障。
?。ㄎ澹┓稚嵙暸c定點集中實習相結合。針對學生分散實習存在的問題,學校一方面對實習實踐目標、任務進行必要的標準化,一方面加強與實務部門在接收實習崗位、目標、任務和保障等方面加以明確,通過協議和任務方式建立集專業實習、教學、科研為一體聯合培養基地,形成人才培養、人才考察與引進的協同機制,提高集中實習比例。
?。┐龠M專業教育與法律職業資格相結合。關注法律職業資格對人才專業素質、職業素養的要求以及法律職業資格制度新變化,增強課程設置和教學內容的適應性、銜接性,設置職業指導講座課程和職業模擬訓練,以保持教學與法律職業資格之間建立有機聯系。
二、通過改革實踐,形成改革經驗
?。ㄒ唬┠繕硕ㄎ皇切纬尚碌娜瞬排囵B體系的重要引領
我校首先對法律碩士培養目標進行了重新定位,即面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需求,培養政治信仰堅定、德法兼修、綜合素質優秀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兼顧國際型“四型”高層專門人才。圍繞培養目標定位,提出了全面制(修)定培養方案的基本原則,即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德法兼修為核心,以政治素養、職業倫理、專業功底、實際能力、思辨能力、健康身心、人文情懷等為維度,設置課程體系。在課程設置中采取規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統一標準與特色標準相結合原則,給予各專業方向一定的自主權,形成既有關聯、又有區別的培養方案,為法律碩士研究生培養新體系的形成提供空間。
?。ǘ┨厣瞬攀欠纱T士培養的發展方向
將社會需求和學生職業需求相結合、傳統領域與新領域并重、方向制與項目制并行,既可以發揮學校辦學優勢和特色,也可以有效激活學科活力,發揮通過學科引入相關行業優質資源的平臺作用,同時達到豐富人才培養外延與內涵。
?。ㄈiT化教師隊伍是法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保障
在法學學術型人才培養與專業型人才并行的體制機制下,促進教師以學術為主向以能力為主的培養方式的轉變,有效的途徑是建立一支專門化的教師隊伍建設,并在教學工作考核、職務評聘實行差別化評價,以激勵教師專注于法律碩士培養工作。
?。ㄋ模iT化教材建設是推進法律碩士培養改革的關鍵
要解決好為誰教、教什么、教給誰、怎么教等問題,需要一系列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成果予以支撐。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系列教材建設,既可以總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和實踐成果,使學生深入理解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精神實質,了解中國國情和法治實踐,擁有解決中國法治現實問題的智慧與能力,又可以規范并有效支撐案例教學,進而推進培養模式改革。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