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學秉承“嚴謹治學、嚴格要求”的百年雙嚴傳統,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和“中國鐵路走出去”國家戰略需求,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通過“習學融合、知識探究、能力培養、價值塑造”四維一體的模式,培養國際化、高層次、復合型應用創新人才。
一、優化培養機制,完善頂層設計
學校立足特色鮮明的行業背景,以“訂單式”培養為點,以復合創新人才試點班為線,以“強專業、重實踐”培養體系為面的“點-線-面”式的改革路線;明晰了以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跨領域知識體系、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復合型應用創新人才培養目標;制定了以校企聯合為核心的專業學位研究生人才培養實施策略;出臺了具有全局性、導向性的《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改革指導性意見》,從而實現了對深化改革的整體把握。
二、構建融合平臺,培養綜合能力
推行多維度國際競爭力提升計劃。與多所國外知名院校,如美國西北大學、英國赫爾大學、德國亞琛工業大學等建立起研究生聯合培養的合作項目。
推行鼓勵創新能力提升計劃。踐行“先習后學”、“邊習邊學”,將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等教學方法貫穿整個培養過程,重視應用能力的訓練,實踐性課程的案例教學授課時數不少于總學時的一半;踐行知行統一,課內實驗、課外專業實踐與創新創業活動相結合,強化工程實踐能力、研發能力培養;推進與執業資格有效對接,將執業資格認證和職業需求納入理論教學與實踐訓練,知識互通、能力互補、成績互認。
鼓勵學院探索跨學科、多專業融合的培養模式?;趯W校在軌道交通領域尤其是高速鐵路規劃、設計、修建與運營維護中突出的優勢,組建與高鐵、城市軌道交通等工程領域密切相關的專業集群。
三、探索校企合作,提升實踐能力
西南交通大學成立了詹天佑復合創新人才試點班,首期在學校24個工程碩士領域中選拔一批優秀的專業學位研究生為其增設國際商務與法務、跨國文化交流、工程倫理等10門復合型課程和13次前沿性講座。觀察發現,詹天佑班的學員在實際應用問題的處理上明顯好于未經過強化學習的同學。
學校立足于服務企業需求,探索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與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中鐵二院與西南交通大學關于訂單式培養國際化后備人才的協議》,在二年級的專業學位研究生中選拔一批優秀研究生,通過網上測評、簡歷篩選、筆試、面試等環節確定錄用人選并簽訂三方協議,在學校專業課程之外開設符合企業人才培養需求的貼近實際應用的10門理論課程、1門實踐課程和系列講座,共計22個學分。所開設課程包括:工程英語、合同條款解讀、法律法規、國際風俗禮儀等,學生畢業后可直接進入企業工作。
學校與中國中車、中國鐵建等擁有大型海外軌道交通建設項目的企業,結成人才培養戰略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建設穩定的“有共建計劃、有導師指導、有項目支撐、有經費保障”的“四有”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2017年我校依托唐山市政府共建實踐基地,基地實施“三導師”制,由西南交通大學教授、京津冀高校教授和企業專家進行聯合指導,每年可容納約350名實習生。目前,已有約70名學生到基地參加實習。
四、強化過程管理,保障培養質量
針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特點,鞏固基礎,學校著力打造三大指標體系。一是構建了五位一體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多層次國際化人才培養體系;二是建立了實踐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對內評價學生的實習效果,對外從師資、管理、教學、科研等全方位評價實踐基地建設情況;三是依托專業學位研究生綜合改革建立起有監控、有評估、有反饋、有調節的面向全體研究生的質量保障體系,從招生、教學、實踐、論文等環節實現對培養質量的全過程保障;
五、健全獎助體系,激勵雙創展示
推進獎助機制改革,做到專業學位獎助學金指標單列、待遇持平等。并將創新創業實踐、專利申請與授權、企業專業實踐等作為專業學位獎助學金評選的重要依據。
2017年8月我校承辦了第四屆中國研究生智慧城市技術與創意設計大賽,由我校專業學位研究生組成的兩支參賽隊伍在比賽中取得了優秀的成績。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