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5年獲批開展深化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以來,學校堅持“需求導向、特色引領、求實求新、分類培養、協同發展”的原則,多措并舉,積極推進各項改革工作,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和質量保障體系構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特色培養理念指導下的多模式分類培養。學校形成了“一個核心,兩個結合,三段貫通,四級遞進”的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特色培養理念,“一個核心”是指以提升職業勝任能力為核心;“兩個結合”是指校內、校外相結合,國內、國外相結合;“三段貫通”是指課程學習、專業實踐與項目研究、學位論文研究與答辯三個培養環節有序銜接、融會貫通;“四級遞進”是指“基礎實踐(校企專家案例課程教學)、技能實踐(校內實驗教學平臺實踐與綜合能力競賽)、專業實踐(校外工程實踐能力訓練)、研究實踐(基于學位論文研究的工程創新能力培養)”四級遞進式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體系。在“一二三四”特色培養理念的指導下,學校主動服務國家能源戰略和社會經濟創新驅動發展需求,結合研究生職業規劃與個性化成長要求,構建了“工程創新型”、“技術研發型”、“工程應用型”三類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并對三類人才的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導師指導方式、實踐基地選擇和學位論文選題等內容進行全新設計,提高了研究生培養目標與職業崗位需求的匹配度。
——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平臺+中心+基地”三位一體的實踐育人體系?!捌脚_”是指研究生實驗教學平臺和綜合能力競賽平臺,“中心”指創新創業與工程素養教育中心,“基地”則指研究生校企聯合培養基地。三者在培養上各有側重,功能上相互銜接,極大提升了研究生工程實踐能力、創新創業能力和綜合素養。一是持續加強研究生實驗教學平臺建設,著力打造高水平綜合能力競賽平臺。以一級學科甚至跨一級學科為口徑,堅持通用性、綜合性、梯次性,建設石油相關特色優勢學科或工程領域工程實踐平臺,開設了系列實踐教學類課程。同時,繼續推行并完善集“學、賽、研”為一體的CBL教育教學模式,形成了國內一流的石油特色學科研究生創新實踐競賽群,打造了中國石油工程設計大賽、中國研究生石油裝備創新設計大賽等4個高水平、綜合性工程能力訓練與競賽平臺。二是成立了創新創業與工程素養教育中心,穩步推進創新創業、工程 素養教育等工作。在兩課中增設工程綜合素質教育學習與實踐專題,開展創新創業與工程素養等方面的理論教學與實踐指導;搭建了大學生就業創業技能訓練基地、SPR創新創業基地、石創空間、大學生創業項目孵化基地等多樣化創新創業實訓平臺,提升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組建了校內專職教師和企業兼職創新導師相結合的創新創業師資隊伍,提升指導服務能力;通過舉辦創新創業文化周、高峰論壇等活動,活躍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氛圍。三是持續加強研究生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和管理,提高基地建設水平與培養成效。學校充分發揮行業優勢,積極推進校企產學研的深度融合,在石油石化企業建立了240余個研究生聯合培養實踐基地,其中4個實踐基地入選“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校外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整體水平和培養質量不斷提升。
——基于專業認證和職業資格銜接改革導向,構建以職業勝任能力為核心的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評價體系。一是試點開展了石油工程研究生教育專業認證。成立了石油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認證咨詢專家委員會、認證專家委員會和認證工作秘書處等相關機構,確立了教育認證辦法和標準,舉辦了石油工程碩士研究生教育認證專家培訓班,并在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遼寧石油化工大學等部分石油院校開展了第一批項目認證試點工作。二是積極推動部分工程領域探索專業學位教育與行業領域職業資格銜接工作。學校試點支持了機械工程、安全工程、建筑與土木工程、軟件工程、計算機技術等5個工程領域探索專業學位教育與職業資格銜接的工作,改革內容包括提高教師“雙證”(教師資格證和行業職業資格證)和畢業生“三證”(畢業證、學位證、行業職業資格證)比例,推動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與職業資格證書考試科目的豁免與互認、申請承擔職業資格考試考點工作等。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