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東省以建立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體系為目標,以現代產業發展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和經濟優勢,深入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
一、圍繞現代產業需求,調整優化結構
根據廣東現代產業和支柱產業發展需求,實行學位授權“三調整”。一是調整培養單位類型,引導部分研究生培養單位主動融入區域產業轉型升級和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培育建設了一批特色鮮明、與區域產業發展高度融合的應用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高校。二是調整學位點結構,主動撤銷與現代產業發展結合不緊、學生就業率偏低學位點,重點支持和優先增列金融、管理特別是與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新材料與化工緊密相關的工程類專業學位點。兩年多來先后調整32個學位點,其中增列專業學位點占到總數52%。三是改革招生計劃分配方式,全省每年新增研究生指標全部用于專業學位碩士招生,指標分配向與地方經濟發展緊密聯系以及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成效明顯高校傾斜。
二、行業企業深度參與,產學研緊密結合
圍繞地方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轉型的關鍵性課題以及企業需解決的實際問題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學科鏈、專業鏈精準對接產業鏈,行業企業“四參與”,全面服務現代產業發展需求。一是深度參與研究生招生,從命題、復試、面試到錄取等各個環節,均有企業專家參與。個別高校還在復試階段增加實踐動手能力測試。二是深度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學校與企業共同制訂專業碩士生培養方案,做到理論課程與實踐教學銜接、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與本領域的職業資格標準銜接。三是深度參與研究生教學,校企共同組建導師隊伍,聚焦實踐能力、創業能力、專業素質和工匠精神培養。同時,以項目為紐帶,企業帶項目進學校,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團隊,讓學生在就學期間直接參與企業生產與技術研發關鍵環節工作,在服務地方經濟上“接地氣”,科教對接、產學融合。四是深度參與研究生管理。
三、加強監控和監督,著力提高培養質量
將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作為綜合改革中的核心任務,采取“五項舉措”,切實構建內部保障體系。一是制定研究生培養全過程的管理制度,加強監督與管理。二是探索制訂培養標準,建立與特定職業領域特點相適應的質量評價標準,職業崗位能力素質要求與專業實踐評價體系有效結合。三是實行學位論文(作品)雙盲評審制度,對所有專業碩士學位論文(作品)安排校外第三方同行專家和行業專家進行評閱;加大學位論文抽檢力度,重點領域逐年提高論文盲評比例。四是引入行業企業第三方評價,對畢業專業碩士職后信息進行追蹤,對研究生畢業后職業發展質量進行評價。五是試點探索碩士專業學位申請制度,逐步把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納入畢業考核指標體系。
四、多部門多主體聯動,合力推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
充分發揮省直部門、地方政府、行業學會、企事業單位“四方”作用,多部門多主體聯動,合力推進改革。一是將推進改革作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要工作來抓,教育、科技、財政等省直部門聯動,統籌協調,定期研究解決問題。二是地方政府主動推動。有效對接現代產業發展需求,按照“高校群+平臺(基地)+示范企業群”合作模式,與地市政府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建設,搭建政府、高校、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平臺。各地市相繼出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財政投入、科技扶持、稅收減免、人才落地等保障政策。三是行業協會積極指導。與工程教指委簽訂合作協議,邀請藝術教指委開展工作指導,協調邀請國內知名高校來基地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廣東順德創新設計研究院被全國工程教指委評為第一屆全國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開放基地。四是企事業單位主動參與。省里和地方政府對參與研究生聯合培養的企業在高新技術企業、新型研發機構以及科研項目申報等方面給予傾斜,對參與研究生培養和建設實踐基地的企業給予稅收優惠,企業參與研究生聯合培養更為積極。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