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稱: |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 ||||
信息索引: | 360A01-99-2011-0002-1 | 生成日期: | 2011-02-11 | 發文機構: | 教育部辦公廳 |
發文字號: | 教辦廳函〔2011〕20號 | 信息類別: | 發展規劃 | ||
內容概述: | 教育部轉發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請相關部門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情況貫徹執行。 |
教辦廳函〔2011〕2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各計劃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部屬各高等學校,各直屬單位:
現將《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關于印發〈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檔發〔2011〕1號)轉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情況貫徹執行。
附件: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關于印發《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檔發〔2011〕1號)
教育部辦公廳
二○一一年二月十一日
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關于
印發《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
規劃》的通知
檔發〔2011〕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檔案局、館,各計劃單列市檔案局、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檔案局、館,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檔案部門,總參辦公廳保密檔案局、解放軍檔案館、武警部隊司令部辦公室,各人民團體檔案部門,各中央企業檔案部門,中國照片檔案館,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
現將《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情況貫徹執行。
國家檔案局 中央檔案館
二○一一年一月十四日
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十一五”回顧
“十一五”期間,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和關懷下,廣大檔案工作者積極進取,團結奮進,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國檔案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提出“三個體系”建設工作方針并積極貫徹實施;重視立法、加強執法、認真普法,檔案法制建設不斷完善;各級檔案部門不斷拓展服務領域,創新服務方式,檔案利用服務成果顯著;中西部地區縣級國家綜合檔案館建設項目正式啟動、國家重點檔案搶救和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推動電子文件的規范化管理,檔案信息化建設步伐加快;探索機關檔案管理工作新機制,依法規范化、系統化管理企業檔案工作,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檔案工作得到新提升;開展重要檔案異地備份工作,檔案安全體系建設逐步落到實處;利用各種優質資源培訓檔案干部,檔案干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檔案外事活動,對外交流繼續保持活躍;發揮輿論引導和監督作用,檔案宣傳工作碩果累累;實施績效評估機制,完成全國檔案事業發展綜合評估。到“十一五”末,全國共有各級檔案行政管理部門3154個;各級各類檔案館4077個,比“十五”末增長2%。館藏檔案39264萬卷(件),比“十五”末增長39.9%。各級各類檔案館共接待利用者3000萬人次,提供利用檔案、資料8100萬卷(件、冊)。各級國家綜合檔案館總面積473.3萬平方米,已公開現行文件和政府信息公開查閱場所接待利用者450萬人次,公開出版編研資料5050種、104000萬字。檔案工作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社會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間檔案事業取得的成績,為“十二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制約著檔案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檔案事業發展不平衡,一些地區投入不足,檔案基礎設施薄弱;檔案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不高;檔案信息化基礎建設有待加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檔案人才結構和干部素質不能完全適應檔案事業發展的需求。只有解決好上述問題,檔案事業才能在“十二五”期間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為了完成新形勢賦予檔案工作的新任務,特制定“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推進覆蓋人民群眾的檔案資源體系、方便人民群眾的檔案利用體系和確保檔案安全保密的檔案安全體系建設。按照“確保檔案安全,加快業務創新,狠抓基礎建設,激發隊伍活力”的工作要求,通過檔案工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創新,促進檔案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服務,為人民群眾服務。
二、主要目標
建立與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檔案工作體制與機制,充分發揮檔案和檔案工作服務各項建設事業、服務人民群眾的作用。
——構建法制統一、依法行政、有效監督、高效服務的檔案法制工作體系,提高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識和能力,依法科學民主決策,全面推進政務公開;
——進一步加強檔案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的《中西部地區縣級綜合檔案館建設規劃》,在確保完成中央投資中西部地區1209個縣建成符合檔案館建設標準的檔案館的前提下,推動各地檔案館基礎設施建設有極大的改善;
——進一步豐富并優化各級檔案館館藏,確保應進館的檔案依法接收進館,逐步實現館藏檔案資源的優化配置;
——強化“國家重點檔案搶救與保護專項經費”落實力度,確保國家重點檔案搶救和保護工作的順利實施;
——加快數字檔案館及電子文件(檔案)備份中心建設,完成國家數字檔案館建設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對電子檔案進行安全有效的管理;
——加快檔案整理鑒定的進度,依法開放應開放的檔案,利用先進技術,為社會各界提供快捷、便利的檔案利用服務;
——加強檔案安全體系建設,提高檔案的容災及災備能力,確保檔案安全;
——加強檔案事業自身的科學發展,提高檔案工作為國家科學發展服務的能力和水平。
三、主要任務
?。ㄒ唬n案法制工作。貫徹落實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和《國務院關于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的意見》。加強檔案法律制度建設,完善以《檔案法》為核心、符合我國國情并適應檔案事業發展需要的科學、縝密、配套的檔案法規體系。做好檔案“六五”普法工作。健全檔案法制機構,提升檔案工作人員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提高依法管理檔案事業的水平。完善檔案行政執法體制和機制,規范檔案行政執法行為,加強檔案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后續監管。
加快《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修改草案的工作進度,出臺《檔案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辦法》。做好制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檔案館條例》、《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機關檔案工作條例》、《干部檔案工作條例》的相關準備工作。
制修訂《全國檔案館設置原則和布局方案》、《電子公文歸檔管理暫行辦法》、《各級國家檔案館收集檔案范圍的規定》、《城市建設檔案管理規定》、《檔案異地備份管理辦法》、《會計檔案管理辦法》、《國有企業資產與產權變動檔案處置暫行辦法》、《企業檔案管理辦法》、《水利工程移民檔案管理辦法》、《檔案中介機構管理辦法》、《檔案鑒定辦法》等。
?。ǘn案信息化工作。貫徹落實國家有關電子文件管理、數字檔案館建設的文件精神,加強以計算機網絡設備和數據庫為主要內容的檔案信息化基礎建設;根據電子文件管理和數字檔案館建設的功能要求,配備和開發檔案數據庫管理系統、電子文件歸檔管理系統、電子檔案移交管理系統、數字檔案信息發布利用系統等;加快推進傳統載體檔案數字化、電子文件接收、重要數字信息采集等數字檔案資源建設;制定文書類檔案長期保存格式標準,研發文書類檔案長期保存格式產品和轉化工具并組織試點和示范;實施公共檔案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工程項目,打造“一站式”檔案信息資源共享和服務平臺,為社會提供全方位的檔案信息服務;搞好電子文件(檔案)備份中心建設,落實電子文件的異質、異地備份制度。各級國家檔案館加快數字檔案館建設步伐,有條件的要完成數字檔案館建設,并提供網絡信息服務。
?。ㄈn案館工作。加強檔案館庫建設,新建中央檔案館三號庫、中央檔案館城區利用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北京、遼寧、上海、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廣西、海南、重慶、西藏、新疆等省、自治區、直轄市新建符合《檔案館建筑設計規范》和《檔案館建設標準》的檔案館;完成中央投資的1209個中西部縣級檔案館建設項目;著力推動地市級檔案館建設,基本實現副省級市以上國家檔案館面積達標,消除各級國家檔案館中“無庫館”、“危房館”現象。
加強檔案館館藏資源建設,各級國家檔案館要在“摸清家底”的基礎上,運用各種形式,開展檔案資源整合。搞好縣(市)級檔案館測評工作,為建設文明城市服務。依法及時接收應進館的全部檔案,加大檔案收集、征集力度,加快對散存在民間及境外的具有保存價值的重要檔案征集步伐,盡快建立覆蓋人民群眾的檔案資源體系,為檔案館服務和諧社會建設提供檔案資源支撐。
加快館藏檔案副本的制作步伐,保護檔案原件,確保檔案實體安全。各級各類檔案館對重要檔案實行異地備份,普遍開展檔案數字化,建立健全檔案信息數據安全保密管理體制,設立檔案信息網絡安全保密系統和檔案信息預警恢復備份系統,確保網絡安全連接和信息安全傳輸,確保檔案信息安全。加強檔案信息系統安全技術防范管理,安裝入侵報警、電視監控、防盜屏障、周界報警等設施設備,確保檔案數據及檔案網絡設備設施安全。完成國家重點檔案的搶救工作。
加強檔案鑒定工作,依法加大檔案的開放力度,充分發揮檔案價值。拓展檔案利用服務范圍,改善服務條件,提高服務水平,做好政府公開信息查閱工作和已公開現行文件利用工作。加強檔案編研工作,挖掘檔案信息資源,開發、提煉檔案信息產品,出版檔案史料匯編,使“死檔案”變成“活資料”,努力把“檔案館”建成具有特色的“思想庫”。通過網絡平臺和媒體發布檔案信息,檔案利用工作向基層延伸,逐步開展遠程共享服務。全面加強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
?。ㄋ模C關、團體檔案工作。全面完成各級機關、團體文件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訂工作,要切實把反映黨和國家重點工作、反映本單位基本職能和涉及公民、關系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文件材料列入歸檔范圍。加強各級機關依法移交檔案進館的指導與監督,做到電子目錄、全文數據與紙質檔案同步進館。按照有關規定,在試點基礎上推動機關電子文件管理工作。加強對在辦公區域相對集中的機關事業單位建立“文件(檔案)管理中心”的指導。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逐步完成全國范圍內的專業檔案資源體系規劃。
?。ㄎ澹┢髽I檔案工作。貫徹《企業檔案工作規范》,開展國有企業歸檔范圍和保管期限表的修訂工作,進一步推進企業檔案規范化管理、提升企業檔案信息化建設水平。聯合國有資產監督管理等有關部門,加強對中央企業和金融企業檔案工作的監督指導;以多種形式和渠道督促、引導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廣泛開展。鼓勵企業檔案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積極探索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現代企業檔案工作、適應企業信息化建設要求的檔案管理模式。
進一步完善建設項目檔案工作基礎性法規制度。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對國家建設項目管理辦法的修訂,完善建設項目檔案管理辦法;積極參與政府投資條例等法規的修改,細化檔案管理要求。逐步理順不同行業建設項目檔案管理業務標準規范不一致現象,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建設項目檔案工作的監督與指導,抓重點項目,扶持薄弱行業,關注新領域、新類型項目,提升建設項目檔案的管理水平,促進不同行業不同類型項目檔案工作均衡發展。
?。┺r業農村檔案工作。以實現農村檔案信息共享為中心,加強鄉鎮和行政村兩級檔案室建設,加強土地、林改、社保、醫療、教育、就業等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的檔案以及能讓農民致富的科技檔案、經濟檔案等的收集、保管。加強涉農檔案資源的整合和共享,爭取到“十二五”末,全國90%左右的農村地區實現網絡、光盤、紙張等各種形式的檔案信息共享。其中,確保東部省份有80%左右、中部省份有60%左右、西部省份有40%左右的鄉鎮和村,實現網絡形式的檔案信息共享,使廣大農民足不出村就可以查閱到黨和政府的公開文件和檔案信息,促進農村村務公開和農村經濟發展。在全國推廣100—150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檔案工作示范縣”的經驗和做法。改善鄉鎮和村級檔案的保管和管理條件,推動各級財政和社會其他資金向農村基層檔案工作傾斜,為1萬個以上的行政村和農村社區更換規范的檔案柜和其他檔案裝具。
?。ㄆ撸n案科技工作。從檔案事業發展和實際工作需要出發,適應國家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發展的要求,完善檔案科技工作機制和管理方式,以項目管理帶動檔案科研工作。切實加強檔案科技工作規劃,組織引導具有戰略性、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檔案科技項目研究,解決關系檔案事業發展全局的重大理論和關鍵技術問題,重點開展檔案管理模式創新與新技術新方法研究、檔案安全保障能力研究、檔案實體安全和信息安全策略研究、檔案保護與修復技術設備研制等。加大檔案科技成果推廣轉化力度,促進科技與檔案業務工作的緊密結合。
?。ò耍n案人才工作。繼續加強檔案干部隊伍建設,加大人才培養的投入,按照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建立檔案專業人才評價激勵機制,營造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檔案人才制度環境。在各級黨校、干部學院培訓檔案工作分管領導和檔案部門領導干部;運用網絡、光盤等形式,遠程培訓檔案人員;在高等院校定向培養檔案工作高級專門人才。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加強工作業績考核,建立一支政治堅定、勇于創新、勤政廉潔、求真務實、奮發有為、善于推動檔案事業科學發展的高素質檔案人才隊伍。
四、保障措施
?。ㄒ唬┮婪訌妼n案工作的領導,將檔案事業建設列入本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把檔案工作列入各級領導的議事日程,切實解決檔案事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保證檔案工作有序開展,推動檔案事業健康發展。
?。ǘ╅_展檔案督查活動。為落實檔案工作的各項重大戰略部署,促進依法行政和提高政府執行力,保證政令暢通,每年對地方檔案行政管理部門和中央國家機關、中央企業開展檔案專項督查,通過檔案督查工作,切實提高檔案工作管理水平,確保檔案的安全,確保各項業務工作的順利開展。
?。ㄈ┘訌姍n案學術理論研究,發揮檔案學術團體優勢和專家作用,扎實開展理論研討和學術交流,促進檔案事業創新發展。加強檔案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提高成果共享力度。
?。ㄋ模┘訌姍n案宣傳,擴大國際交流與合作,提升中國檔案工作的社會影響力和國際影響力。通過公布檔案史料、開展主題活動、出國舉辦檔案展覽、參與“中國文化年”活動等形式,宣傳和展示中國及中國檔案事業。通過舉辦和參加國際性專業會議、參與國際學術研究和出版活動,以及開展多邊和雙邊檔案合作項目,及時了解和掌握世界檔案發展動態和前沿科研成果,主動推介我國檔案工作的發展成就,讓更多的中國檔案知識和經驗成為世界性的。通過加強與有關宣傳媒體聯系與合作,拓寬檔案宣傳渠道,發揮檔案文獻片、檔案展覽、網絡視頻節目生動直觀、傳播迅速的宣傳優勢,服務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