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稱: |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系列活動的通知 | ||||
信息索引: | 360A06-05-2005-0137-1 | 生成日期: | 2005-02-01 | 發文機構: | 辦公廳 |
發文字號: | 教基廳〔2005〕1號 | 信息類別: | 基礎教育 | ||
內容概述: | 校園文化、工作內容、民族精神教育 |
教基廳〔2005〕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計劃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中國教育報刊社、中國教育電視臺:
2004年暑假以來,在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過程中,北京市組織廣大中小學生、教師、家長開展新童謠的編創、征集和推廣普及活動,適應中小學生的品德發展規律和特點,得到了廣大中小學生的積極響應,對促進中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情趣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創造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好形式、好做法(見附件),值得各地認真學習和推廣?,F就結合各地實際推廣普及新童謠,創新更多更好的教育途徑和方式,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系列活動通知如下:
一、各地要學習借鑒北京市的新鮮經驗,積極開展推廣普及新童謠和兒童詩歌的活動。童謠和兒童詩歌具有簡潔明快、幽默風趣、朗朗上口、童趣盎然的特點,內容健康的新童謠和兒童詩歌對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養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中小學校要廣泛動員中小學生參與進來,自編自制,廣泛傳唱。要積極組織一批有志于兒童文學作品創作的作家、教師創作、征集、評選和推廣普及具有時代氣息和內容健康的新童謠和兒童詩歌的活動。要在中小學校廣泛開展新童謠和兒童詩歌編創和詠讀比賽,形成“學、編、說、傳、唱、演、畫、書、用”新童謠和兒童詩歌的熱潮。有條件的地方要將活動中創編的優秀童謠和兒童詩歌匯編成冊或制作成光盤,免費發放到中小學校。
二、積極開展兒童歌曲、小話劇、課本劇的創作和表演比賽活動。圍繞“民族精神代代傳”、“從小好好學習、長大報效祖國”和“小公民道德建設進學?!钡戎黝},組織中小學生編創、演唱兒童歌曲,開展小話劇、舞臺劇的創作和表演、比賽,也可以開展經典古詩文、美文的誦讀活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推進小公民道德建設,培育廣大中小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積極開展小圖畫、手抄報、小卡通和小動漫的制作比賽活動。圍繞學習宣傳《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鼓勵學生制作介紹、宣傳《守則》和《規范》內容的小圖畫、手抄報、小卡通和小動漫,并進行班級、年級和學校的評比,積極倡導文明健康的校園行為,引導學生遵守紀律,努力養成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引導學生樹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理想和情趣。
四、積極開展綠化、美化校園活動,營造健康、優美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小學校要精心組織,讓學生們行動起來,自己動手參加教室布置、校園綠化美化、走廊裝飾以及學生板報、櫥窗的裝點和布置,在營造學生喜愛的校園文化氛圍的同時,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五、《中國教育報》等教育領域的報刊要開辟“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專欄或增設副刊,在2005年集中開展新童謠、新詩歌、新兒童歌曲、小圖畫的征集和創作比賽活動,并及時介紹各地在探索校園文化建設中新途徑、新方式探索中的新鮮經驗。
六、中國教育電視臺及各地教育電視媒體要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宣傳,積極落實《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電視新聞和專題片宣傳教育片的制作和播出,并通過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廣泛向農村中小學傳播。中國教育電視臺將在2005年暑假期間舉辦全國兒童新童謠、新詩歌、新兒童歌曲的誦讀和演唱比賽活動,在2005年下半年舉行中小學生和專業創作人員廣泛參與的全國少兒題材動漫電視作品的征集和比賽活動。
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中小學校要在校園文化建設的系列活動的開展中,以求真務實的態度,不斷創新適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成長規律、深受少年兒童喜愛的好經驗、好方式,使校園文化建設努力做到貼近學生品德實際,貼近學生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群體,提高教育的靈活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用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占領中小學陣地,用正面有益的活動抵制“粗口歌”等不良文化的影響。要注意總結基層和群眾創造的新鮮經驗,不斷把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工作推向深入。各地應將落實本《通知》精神、積極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的情況及時報我部基礎教育司。
教育部辦公廳
二○○五年二月一日
附件:
北京推廣普及《新童謠》經驗介紹
2004年暑假,北京市有關部門組織編輯出版了《新童謠》并進行了推廣。專家、教師、學生和家長普遍反映,《新童謠》開辟了未成年人德育教育的新途徑,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一、《新童謠》的誕生
近年來,一些內容消極甚至不健康的“灰色童謠”在中小學校園中流行,嚴重侵蝕著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宣武師范學校附屬第一小學校長楊英通過和孩子交談,覺得應該尋找一種積極健康的形式,正確引導孩子,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啟迪。2003年寒假,楊英帶幾位老師從北京市少兒圖書館的圖書中篩選出100首童謠,并編成課本教材。新學期開學后,該校開設了《北京童謠》課程。2003年夏天,其他一些學校也開始了新童謠的創編工作。
2004年6月24日至7月31日,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精神文明辦公室等發起了新童謠征集活動,得到社會各方面的積極響應。專設的編輯部每天收到大量來稿,投稿者來自24個省市,年齡最大的70多歲,最小的只有3歲,應征作品達19436首。北京少兒出版社專門邀請專家學者組成12人的評審委員會,經過細致的選編,選出1000首入圍作品。在此基礎上,由童謠專家、幼教專家、教育專家和3名小學生組成的評委會進行終評,編成小學生和幼兒兩本《新童謠》精選本,同時還配套出版了一本《傳統童謠》,將幾代人口耳相傳的童謠一并介紹給孩子們。2004年9月,北京舉行了《新童謠》首發儀式。
二、《新童謠》的推廣
《新童謠》面世后,全市各小學、幼兒園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
宣師一附小每周為三年級以下的學生開設一節童謠課,由專職老師授課,采取游戲、節目等多種方式。課堂上,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習童謠、吟誦童謠、欣賞童謠。老師引導學生在吟唱中加深對童謠的理解、學習童謠的寫法,鼓勵他們嘗試著創作充滿兒童情趣、反映校園生活、富于時代氣息、弘揚高尚情操的現代童謠。
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發動學生,通過專門創設的網絡讓學生傳唱童謠,還以“弘揚傳統文化、振奮民族精神”為主線,繼續開展童謠的征集活動。同學們踴躍投稿,寫出了許多富有時代感的童謠。
西城區民族團結小學發揮課堂主渠道的作用,開展傳誦新童謠為主題的班、隊活動。學校結合各民族不同學生,配以本民族旋律輕快的音樂,把朗朗上口的童謠編排成了皮筋舞,既唱又跳,深得同學們的喜歡。如今每到課間,到處都能看到同學們唱著新童謠跳皮筋舞的身影。
北京市委宣傳部、首都文明辦、市教委、團市委初步計劃,從2004年9月到2005年6月1日在未成年人中推廣新童謠:挑選一批優秀童謠,請音樂工作者譜曲,組織孩子們以童謠和童謠歌曲為內容,進行表演和比賽;在全市1600所小學、1430所幼兒園,包括邊遠山區、來京務工人員的子弟學校,開展贈送《新童謠》圖書活動;精選10至20首《新童謠》制成MTV,每天在電視上播出,此外通過在公交移動電視上插播新童謠、請專家圍繞新童謠做專題節目、組織以傳誦新童謠為主題的班隊活動、編排皮筋舞和跳繩操等游戲節目,使簡潔明快、朗朗上口的新童謠在孩子們中傳唱。
三、《新童謠》的效應
《新童謠》的內容健康向上,涉及面廣,緊緊抓住了兒童的特點,生動地反映了他們的生活,表現了純真、質樸、美好的心靈。在一些學校推廣后,學生們通過說、唱、編、演、畫等多種方式開展學習童謠的系列活動,不僅活躍了思維、陶冶了情操、豐富了知識、訓練了語言,更重要的是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各方反映,簡潔明快的童謠對兒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養、行為習慣的養成、語言美感的熏陶都有潛移默化、無可替代的作用。
孩子們的面貌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楊英說,以前,一到課間,樓道總是一片混亂。自從開了童謠課,孩子們“有事干了”,看見什么都想編上幾句。新學期開學后,學校組織學生到北京海洋館參觀,沒有一個胡打亂鬧的。孩子們三人一堆,五人一組,你一言,我一語,編起童謠來了,到活動結束竟編出幾十首。楊英深有感觸地說,《新童謠》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心理,讓孩子通過他們喜歡的內容與形式受到教育,規范自己的行為,“從這一點說,我們不僅僅是開設了一門課程,更重要的是找到了一條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新途徑?!爆F在,學校中到處可聽到健康的新童謠。
有助于養成孩子們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新童謠》中創作了5首童謠的宣師一附小三年級學生史文豪說:“在創編和傳唱童謠過程中,我長了不少知識,童謠內容總在提醒我要注意日常的行為習慣?!笔肺暮涝鴦撟鬟@樣一首童謠:“我叫自來水,北京水缺乏。大家都要珍惜我,時時刻刻關緊我。不要讓我傷心又流淚,無故把我來浪費?!眿寢寗⑾颊f,他不僅平常這樣做了,而且還經常提醒身邊的人。作為家長,我很欣喜地發現新童謠像一股清泉,滋潤著孩子們的心田。我們希望全社會要創造一種氛圍,讓孩子們全身心地去聽、去講、去演、去創作這種在歡樂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新童謠,使孩子能夠唱著新童謠健康成長。
密切了師生之間的關系?!敖虒W樓,真熱鬧。楊柳青青花兒俏。同學們,蹦又跳。講文明,懂禮貌。見老師,問聲好。見同學,問聲早。愛環境,出新招。校園美,齊歡笑?!边@首小學生自己編寫的童謠,成了教孩子懂禮貌講禮儀的德育歌。北京大學附屬小學的王麗萍老師說,自從學校用童謠進行尊重老師的教育后,學生們從感情上和老師更親近了。一首好的童謠就是一座和孩子溝通的橋梁。
拉近了家長與孩子的距離。放學后、假期里,孩子們與父母共同收集、吟唱童謠,一起做童謠游戲,使父母也回憶起童年時的情景。這樣,家長們對孩子更加理解,更加寬容;孩子也感覺到家長的關愛,有話愿意跟父母講了,營造出融洽的氛圍。
拓寬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渠道。北京少兒出版社總編輯劉子君說,我們出版了數以千計的少兒讀物,但從來沒有一本讀物能像《新童謠》這樣在社會上產生如此巨大的反響。北京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創作委員會主任、首都師范大學教授金波認為,這套《新童謠》叢書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童謠內容和形式完全張揚了兒童游戲心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具有現實操作性。民族團結小學校長助理常向明認為,新童謠取代了目前流傳在學生中的一些低俗游戲,充實和活躍了學生的課間活動,加強了孩子的體育鍛煉,培養了孩子的音樂欣賞水平和團隊精神,更重要的是將基礎教育回歸到自然的軌道上,使孩子在無任何壓力的游戲活動中接受了思想品德教育。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