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名稱: | 教育部關于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 | ||||
信息索引: | 360A17-08-2007-0101-1 | 生成日期: | 2007-05-22 | 發文機構: | 教育部 |
發文字號: | 教體藝〔2006〕3號 | 信息類別: | 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 | ||
內容概述: | 形態發育、營養狀況、身體素質、常見疾病 |
教體藝〔2006〕3號
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是自1985年以來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衛生部、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科學技術部共同組織的第5次全國多民族大規模的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本次調研歷時近一年,經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各級教育、體育、衛生等相關部門和學校的共同努力,按照統一的調研方案,順利完成了現場檢測、調研數據錄入及統計分析等工作?,F將2005年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調研結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覆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25個民族、1320余所學校,調研人數為383216人,其中漢族6~22歲大、中、小學生303363人,回族、藏族、蒙古族、朝鮮族、壯族、維吾爾族、瑤族、土家族、黎族、羌族、布依族、侗族、水族、苗族、傣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納西族、白族、土族、撒拉族、柯爾克孜族、哈薩克族等24個少數民族7~18歲中、小學生79853人。檢測項目涵蓋身體形態、生理機能、身體素質、健康狀況4個方面的24項指標。
二、全國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
?。ㄒ唬?nbsp; 學生形態發育水平繼續提高,營養狀況繼續改善,低血紅蛋白等常見病檢出率繼續下降
1、形態發育水平繼續提高
2005年調研結果顯示,我國漢族城鄉學生的身高、體重和胸圍的生長水平繼續呈現增長趨勢,如:與2000年相比,7~18歲城男、城女、鄉男、鄉女身高分別平均增長0.70厘米、0.31厘米、1.00厘米和0.69厘米,體重分別平均增長1.52千克、0.82千克、1.32千克、0.92千克,胸圍分別平均增長 0.24厘米、0.14厘米、0.26厘米和0.16厘米。19~22歲城男、城女、鄉男、鄉女身高分別平均增長1.05厘米、0.76厘米、1.31厘米和0.88厘米,體重分別平均增長1.51千克、0.47千克、1.42千克、0.16千克,胸圍無明顯變化。
調研結果同時顯示,1985~2005年的20年來,我國城鄉大中小學生形態發育水平持續提高,并表現出生長速度加快、生長水平提高、青春期發育提前等現象,尤其是城市男女生,身高生長長期趨勢的增長方式已表現為成年身高的增長。
2、學生營養狀況繼續改善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學生中低體重及營養不良檢出率進一步下降,營養狀況繼續得到改善,重度營養不良基本消滅。如:7~22歲漢族城男、城女、鄉男、鄉女低體重及營養不良檢出率分別為21.61%、32.74%、25.79%、34.15%,比2000年分別下降了2.1個百分點、1.5個百分點、1.3個百分點、1.3個百分點。
3、學生握力水平提高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城鄉學生的握力進一步提高,2005年與2000年相比,7~18歲漢族城男、城女、鄉男、鄉女分別平均提高2.61千克、2.11千克、2.60千克、1.95千克;19~22歲漢族城男、城女、鄉男、鄉女分別平均提高1.26千克、0.82千克、0.93千克、1.41千克。
4、學生幾種常見疾病的患病率繼續下降
?。?span>1)低血紅蛋白檢出率持續下降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2005年與2000年相比,我國城鄉學生中的低血紅蛋白檢出率繼續下降,例如,漢族7歲年齡組城男、城女、鄉男、鄉女的低血紅蛋白檢出率分別為12.92%、13.66%和20.04%、24.36%,比2000年分別下降7.8、9.7和5.8、3.4個百分點。12歲年齡組城男、城女、鄉男、鄉女的低血紅蛋白檢出率分別為6.94%、10.41%和12.61%、13.92%,比2000年分別下降6.3、7.1和5.3、6.4個百分點。
?。?span>2)蛔蟲感染率降低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學生人群中蛔蟲感染率繼續下降,如:2005年7歲、9歲漢族鄉男、鄉女糞便蛔蟲卵檢出率分別為8.14%、8.38%和6.57%、7.29%,比2000年分別下降了2.6、1.3和2.3、1.3個百分點。
?。?span>3)齲齒患病率繼續下降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2005年與2000年相比,大多數年齡組的漢族學生中乳牙齲齒患病率及乳牙齲均均呈現繼續下降趨勢,如7歲城男、城女乳牙齲齒患病率分別為47.8%、48.7%,比2000年分別下降5.9個百分點、7.1個百分點;7歲城男、城女乳牙齲均分別從2000年的1.92、1.96下降為2005年的1.56、1.59。
?。ǘW生體質與健康存在的主要問題
1、肺活量水平繼續呈下降趨勢本次調研結果顯示,我國大、中、小學生各年齡組肺活量水平繼續下降。
2005年與2000年相比,7~18歲漢族城男、城女、鄉男、鄉女的肺活量水平分別平均下降285毫升、303毫升、237毫升、259毫升,19~22歲漢族城男、城女、鄉男、鄉女肺活量水平分別平均下降160毫升、238毫升、161毫升、225毫升。
2、速度、爆發力、力量耐力、耐力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不同指標下降幅度呈現不同特點
?。?span>1)速度素質(50米跑)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2005年與2000年相比,漢族學生50米跑成績除少數年齡組無變化以外,有約87%的年齡組出現下降,如:7~18歲城市男女生分別平均下降0.1秒、0.1秒,鄉村男女生分別平均下降0.1秒、0.2秒;19~22歲城市男女生分別平均下降0.1秒、0.3秒,鄉村男女生分別平均下降0.1秒、0.3秒。
?。?span>2)爆發力素質(立定跳遠)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2005年與2000年相比,我國大、中、小學學生的立定跳遠成績呈現全面下降,7~18歲城男、城女、鄉男、鄉女立定跳遠成績分別平均下降了3.7厘米、3.9厘米、3.2厘米、4.1厘米。19~22歲城男、城女、鄉男、鄉女立定跳遠成績分別平均下降了3.6厘米、3.7厘米、4厘米、5.2厘米。
?。?span>3)力量耐力素質
力量耐力素質的測試指標視不同年齡-性別組而定,7~12歲小學男生測試斜身引體,13~22歲大、中學男生測試引體向上,7~22歲女生測試一分鐘仰臥起坐。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2005年與2000年相比,除小學男生外,大學、中學男生引體向上成績有所下降,其中13~18歲中學城鄉男生分別平均下降了1.2次、1.4次,19~22城鄉男生分別平均下降了1.5次、1.3次。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2005年與2000年相比,7~18歲城鄉女生一分鐘仰臥起坐成績分別平均下降了3.7次/分、3.1次/分;19~22歲城鄉女生分別平均下降了1.5次/分、2.1次/分。
?。?span>4)耐力素質
耐力素質的測試指標視不同年齡-性別組而定。7~12歲男女生為50米×8往返跑,13~22歲大中學男生為1000米跑、女生為800米跑。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2005年與2000年相比,7~12歲城市男女生的50米×8往返跑成績,分別平均下降2.3秒、1.3秒;鄉村男女生分別平均下降2.7秒、2.9秒。
2005年與2000年相比,13~18歲、19~22歲城鄉男生1000米跑成績平均下降12.4秒、13.8秒與11.9秒、9.7秒;13~18歲、19~22歲城鄉女生800米跑成績分別平均下降10.3秒、12.6 與9.2秒、9.8 秒。
3、肥胖檢出率繼續上升
本次調研結果顯示,7~22歲漢族學生中超重與肥胖檢出率繼續增加,成為影響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的另一大因素。其中:7~22歲城市男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分別為13.25%和11.39%,比2000年分別上升了1.4和2.7個百分點;7~22歲城市女生,2005年超重和肥胖的檢出率分別為8.72%和5.01%,比2000年分別上升了0.7和0.9個百分點;7~22歲鄉村男生,2005年超重、肥胖檢出率分別為8.20%和5.07%,比2000年分別上升了1.8和1.6個百分點;7~22歲鄉村女生,2005年超重、肥胖檢出率分別為4.61%和2.63%。,比2000年分別上升了1.2和0.4個百分點。
4、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
2005年調研結果顯示,大、中、小學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仍然居高不下。與2000年相比,各年齡組的視力不良檢出率均有所上升,且有隨年齡增加視力不良檢出率明顯升高,城市學生視力不良率高于農村學生,女生高于男生的特點。 2005年各學段城鄉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分別為:小學生為31.67%(其中城市為39.72%,農村為23.44%),比2000年增加8.5個百分點;初中生為58.07%(其中城市為68.08%、農村為47.90%),比2000年增加8.7個百分點;高中生為76.02%(其中城市為80.98%、農村為71.08%),比2000年增加3.5個百分點;大學生為82.68%(其中城市為82.43%、農村為82.95%),比2000年增加1.1個百分點。
本次調研結果還顯示,少數民族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變化情況與漢族學生基本一致,即:少數民族學生生長發育水平、營養狀況與漢族學生同步增長、同步改善。2005年與2000年相比,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的身高、體重、胸圍等形態指標呈持續增長趨勢,7~18歲學生中的營養不良和較低體重檢出率明顯下降。漢族學生在體質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少數民族學生仍然存在。另外,少數民族學生生長發育的增長雖然與漢族學生同步,但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生長發育的絕對水平仍然較低,與漢族學生相比,仍然有較大的差距。
三、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衛生工作的意見
2005年調研結果表明,我國學生的身體狀況總體是好的。但是,仍然存在不少不容忽視的問題, 特別是耐力、速度、爆發力、力量素質呈進一步下降趨勢,學生超重與肥胖檢出率不斷增加,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等問題令人擔憂,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為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必須進一步提高對體育衛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真正樹立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把學校體育衛生工作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上議事日程。要進一步探索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科學方法和多種途徑,針對學生體質健康存在的問題改革學校體育的教學內容、手段、方法,建立激勵學生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科學評價體系,調動學生主動進行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養成終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要加大學校體育經費投入力度,使學校體育基礎設施和條件的改善與學校整體辦學條件的改善相適應,以確保學生開展體育活動所必需的場所與設施。要采取切實措施,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通過科學安排教學計劃和作息制度,確保學生每天一小時體育鍛煉時間。要進一步加強學校健康教育,有針對性地普及營養科學與視力保護等健康知識,培養學生營養健康與視力保護意識,建立科學的飲食習慣與用眼衛生習慣。要加大對地方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貫徹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工作情況的督促檢查力度,定期組織學校體育衛生檢查,促使兩個《條例》在學校真正得到貫徹落實。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